×
扫描二维码,添加神盾客服。

厂房漏雨就找神盾

斜坡瓦房屋面防水施工方案:一布三涂工艺应用与技术要点
神盾
神盾官网
一、斜坡瓦房屋面漏水原因斜坡瓦房屋面在南方地区使用广泛。这类屋面结构美观,排水性能好。但使用时间久了会出现漏水问题。瓦片松动、搭接缝隙老化、屋脊开裂、天沟堵塞等
神盾

babb11510f351381b615221fe4a0e6a7.jpeg


一、斜坡瓦房屋面漏水原因

斜坡瓦房屋面在南方地区使用广泛。这类屋面结构美观,排水性能好。但使用时间久了会出现漏水问题。瓦片松动、搭接缝隙老化、屋脊开裂、天沟堵塞等问题都会导致渗水。传统维修方法多为局部修补或整体翻修。这些方法成本高,效果不持久。

近年来,一种新型防水工艺开始推广。这就是“一布三涂”防水施工法。它用纯丙烯酸外露防水涂料配合缝织聚酯布,在瓦屋面上形成整体防水层。这种方法施工快,成本低,耐久性好。特别适合老旧瓦房屋面的防水改造。

本文重点介绍该工艺的具体做法。分析它的优点。并针对瓦屋面不同部位提出相应的防水补漏建议。


二、什么是“一布三涂”防水工艺

“一布三涂”是指在基层上涂刷三层防水涂料,中间夹一层增强材料。这层材料就是缝织聚酯布。施工顺序是:先涂第一层涂料,再铺布,然后涂第二层涂料让布完全浸透,最后再涂第三层涂料覆盖。

使用的涂料是纯丙烯酸外露型防水涂料。这种涂料可以直接暴露在阳光下。它有很强的抗紫外线能力。材料弹性好,能适应屋面热胀冷缩。涂料干燥后形成连续的橡胶状膜层,防水效果可靠。

缝织聚酯布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水工程的加强材料。它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。布的表面经过处理,容易和涂料粘结。它的抗拉强度高,能防止基层裂缝扩展。

这个工艺的核心是“整体设防”。不是哪里漏补哪里。而是对整个屋面做系统处理。把瓦片、屋脊、天沟、檐口等部位都纳入防水体系。形成一个无缝的保护层。


三、“一布三涂”工艺的主要优点

1. 整体性强,杜绝点状渗漏
 传统补漏只处理漏点。但瓦屋面的渗水往往是多点、隐蔽的。雨水会顺着瓦片下面的木条或水泥板横向流动。找到一个出口就漏出来。看到漏水的地方,不一定是真正的进水点。
 “一布三涂”做法覆盖整个屋面。不管哪里有缝隙,都被防水层封住。雨水无法进入。这就解决了“治标不治本”的问题。

2. 施工方便,不影响居住
 这种工艺不需要拆瓦。工人直接在瓦面上作业。工具简单,主要是滚筒、毛刷和刮板。施工时不用动火,没有明火作业风险。材料无毒无味,不会影响住户正常生活。
 一套200平方米的屋面,两三个工人三天内就能完成。效率远高于传统翻修。

3. 成本低,性价比高
 相比整体换瓦或加装金属屋面,这种方案成本低很多。材料单价不高。施工人工费也少。一般每平方米综合成本在40-60元之间。能用8-10年以上。平均每年成本很低。

4. 适应性强,耐久性好
 纯丙烯酸涂料能适应各种天气。夏天高温不软化,冬天低温不开裂。颜色可调,常用灰色或青灰色,接近瓦片颜色,不影响建筑外观。
 缝织聚酯布抗拉性能好。即使屋面有轻微沉降或震动,布层也不会断裂。涂料与布形成复合结构,寿命长。

5. 维护简单,可重复施工
 几年后如果表面有磨损,可以直接在旧涂层上再刷一遍涂料。不需要铲除原有层。维修方便。材料兼容性好,新旧层能很好粘结。


b902c78a-9087-4a3b-a6e3-1c1acfc54274.jpg


四、瓦屋面各部位防水处理技术

斜坡瓦屋面有几个关键部位容易漏水。每个部位的处理方法要具体分析。

1. 瓦片搭接区域
 瓦片之间有横向和纵向的搭接缝。时间久了,密封材料老化,瓦片移位,就会产生缝隙。
 处理方法:先清理瓦面灰尘和青苔。用高压水枪冲洗。等表面干燥后,开始涂第一遍涂料。重点刷在瓦片搭接处。然后铺缝织聚酯布。布要贴紧,不能起皱。接着涂第二遍涂料,把布完全浸透。最后涂第三遍,确保涂层厚度均匀。
 注意:瓦片凹槽处要仔细涂刷。边角不能漏涂。涂层干透前不能遇雨。

2. 屋脊部位
 屋脊是瓦屋面最薄弱的地方。这里是两面坡的交汇点。瓦片立放,固定不牢。热胀冷缩容易造成开裂。
 处理方法:先检查屋脊瓦是否松动。松的要重新固定。缝隙大的要用防水砂浆填平。然后在屋脊处加宽涂刷。缝织聚酯布要沿屋脊方向铺设,两边各宽出15厘米以上。这样能有效防止开裂。
 建议在屋脊顶部再加一条加强带。用窄幅聚酯布单独做一遍“一布一涂”,提高抗裂能力。

3. 天沟和檐口
 天沟是排水的关键部位。这里长期积水,最容易老化漏水。檐口处瓦片悬空,受风力影响大。
 处理方法:先清理天沟内的树叶和杂物。检查排水坡度是否足够。如有积水,要调整坡度。然后在天沟内做“一布三涂”。聚酯布要从沟底向上延伸到两侧瓦面各10厘米。形成U型防水层。
 檐口处的瓦片末端要重点处理。涂料要涂到瓦片底部。防止雨水从背面渗入。

4. 烟道、管道穿出部位
 屋面上常有烟囱、排气管、太阳能支架等突出物。这些地方与瓦面交接,容易形成缝隙。
 处理方法:先清理交接处的旧密封胶。用防水涂料涂刷一圈。然后剪一小块聚酯布,做成套管状,套在管道根部。再涂两遍涂料,确保密封严密。这种做法叫“节点加强”,能有效防漏。

5. 山墙与屋面交界处
 山墙和屋面的交接缝是另一个漏水点。瓦片与墙体之间有缝隙。雨水会从这里进入墙体内部。
 处理方法:在墙根处开一个浅槽,深1厘米,宽2厘米。用防水涂料填满。然后铺聚酯布,一端贴在墙上,一端贴在瓦面上。再涂两遍涂料覆盖。形成一个连续的防水翻边。


五、施工前的准备工作

施工前必须做好检查和准备。不然会影响最终效果。

第一步是全面检查屋面。看瓦片有没有破损、松动。屋脊有没有裂缝。天沟有没有堵塞。发现严重问题要先修复。比如瓦片碎裂要更换。木结构腐烂要加固。

第二步是彻底清洁。用扫帚扫去浮尘。用钢丝刷清除青苔和松动的旧涂层。再用高压水枪冲洗。冲洗后要等屋面完全干燥。一般晴天要晾晒1-2天。潮湿天气要更久。涂料在湿面上粘不住。

第三步是修补基层。瓦面如果有小孔或裂缝,要用防水腻子或砂浆补平。大的空洞要用水泥砂浆填充。修补材料要干透后再施工。

第四步是准备材料和工具。按面积计算涂料用量。一般“三涂”总厚度要达到1.5毫米以上。每平方米涂料用量约1.8-2.2公斤。聚酯布要按尺寸裁好。工具包括滚筒、毛刷、刮板、搅拌器、安全绳等。


六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

施工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环节。

涂料要搅拌均匀。桶装涂料静置后会有沉淀。开桶后必须用电钻加搅拌棒充分搅匀。不然会影响成膜质量。

涂刷要分次进行。第一遍涂料要薄涂,重点是渗透和粘结。干透后再涂第二遍。第二遍要厚一些,用来浸透聚酯布。布铺上去后要赶压,排出气泡,贴紧基层。第三遍要均匀覆盖,不能露布。

每遍涂刷的方向要错开。比如第一遍横向涂,第二遍竖向涂。这样涂层更均匀。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要符合产品说明。一般在4-6小时。太短会影响干燥,太长会影响层间粘结。

天气要选好。施工前后24小时不能下雨。气温要在5℃以上。避免在烈日下施工。夏天最好选上午或傍晚。阳光太强,涂料干得太快,会影响流平性。

安全要重视。斜坡屋面作业有坠落风险。工人必须系安全带。脚手架要稳固。工具要放在工具包里,防止掉落。


七、不同屋面状况下的应对策略

不是所有瓦屋面都适合直接做“一布三涂”。

如果瓦片破损超过20%,建议先更换破损瓦片。否则基层不稳,防水层也会出问题。

如果屋面坡度小于15度,排水慢,积水时间长。这种情况下要增加涂层厚度。可以在第三遍后加涂一遍,做成“一布四涂”。

如果屋面有大量青苔或霉斑,要先用专用清洗剂处理。普通水洗去不掉。青苔残留会影响涂料附着力。

对于彩钢瓦和水泥瓦混合屋面,要特别注意材料差异。两种瓦的膨胀系数不同。交接处要加设延伸性更好的聚酯布,宽度不少于20厘米。

老式红瓦屋面表面粉化严重。这种基层要先用底涂处理。底涂能封闭基层,提高粘结力。不然面层涂料容易脱落。


八、后期维护与检查建议

防水层做完不是一劳永逸。要定期检查维护。

建议每年雨季前检查一次。重点看屋脊、天沟、管道根部这些地方。看涂层有没有起泡、开裂、剥落。

发现小面积损坏,要及时修补。用同型号涂料局部涂刷。破损面积大时,可以整段重做“一布三涂”。

不要在屋面上堆放重物。避免踩踏涂层。特别是结霜或结冰时,涂层变脆,容易损坏。

如果屋面长出杂草,要及时清除。根系会破坏防水层。

涂料表面如果有积尘,可以用清水冲洗。不要用高压水枪直冲。长期冲刷会磨损涂层。


九、与其他防水方案的对比

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直接换瓦?换瓦确实彻底。但成本高,工期长。要拆旧瓦,运垃圾,再铺新瓦。还可能影响室内吊顶。
 “一布三涂”不破坏原有结构。施工快,花钱少。适合大多数老化但结构完好的瓦屋面。

也有人考虑用SBS卷材。但卷材不适合斜坡瓦面。瓦片表面不平整,卷材贴不牢。接缝多,容易翘边。
 丙烯酸涂料是液态的,能贴合复杂表面。整体性更好。

还有人用聚氨酯涂料。但聚氨酯不耐紫外线。暴露在外容易粉化。丙烯酸是专门做外露防水的。寿命更长。

综合来看,“一布三涂”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瓦屋面防水方案。技术成熟,材料稳定,施工灵活。